再谈网络音乐服务
iLike被Myspace贱价收购,使得在Facebook Web App中这个用户数宠大的社会化音乐服务被收编到了Facebook的竞争对手里旗下。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是社会化音乐服务还是在线网络电台都处在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像Pandora、Last.fm、iLike、Slacker这类音乐服务通过一些独特的创意和美妙的用户体验很容易积累大量黏度很高的用户群,但每每当他们想拿着这些用户数相关的优势去“套”风投的钱时就显得有点底气不足了。如果当网站提供免费服务,则没有一个有前景的广告盈利模式;如果提供付费服务,则没多少用户买账甚至有大量用户流失的危险:这些都没法彻底说服投资者,而资金链地薄弱又会进一步阻碍网站的技术进步及用户体验的改善。
至今我都认为Last.fm能及时在网络音乐低迷期前以2.8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CBS这样的传媒大鳄是笔非常不错的买卖。虽然Last.fm有了新东家后让全世界Last.fm用户(Last.fm提供的12国网站语言支持)能看到的变化也喜忧参半。喜的是Last.fm升级了到了全新的电台界面(我不得不说这是目前把能Web技术应用到电台服务里最优秀的了),忧的是Last.fm对大多数国家不再免费了(我也试用过其付费包月服务,但在大陆访问Last.fm时体验一如既往地糟糕)。
Last.fm、Pandora、iLike这类应用有一个共通点便是他们走的传统Web的路线,而今年蜚声全球的音乐流媒体播放服务Spotify的高歌猛进却走的另外一条截然相反的路:Spotify需要克服目前的互联网带宽所面临的高质量音乐传输瓶颈,也要面对目前的Web技术在打造一个高效华丽的软件应用交互界面的短处,所以Spotify走了一条比Web更加传统的方式——P2P客户端传输。所以Spotify不会遇到Last.fm那样在Spotify服务器安置以外的国家播放不流畅的情况,也不会出现Web站点上点击无数次都无法找到用户想要资源的痛苦。
当然Spotify也清楚地认识到客户端较之于Web端对公司壮大最大的不利便是极大地限制了用户增长速度。Spotify似乎正在慢慢取代Last.fm作为社会化音乐服务领路人的地位,以至于像Windows这样的IT帝国也要参与到在线音乐的竞争中来。但Spotify要做的不仅如此,因为它在无线音乐领域俨然又已经超前了。
再回来看中国的一些音乐服务。首先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气来描绘下面的这几段,但我们终究看到了最近两年中国互联网音乐服务尤其是社会化音乐服务地显著进步。瞧!互联网音乐的正版化之路已经开始,豆瓣电台还在有限邀请公测(虽然它的收费方式至今还未向外部人士公布),虾米网也在不断完善其用户体验(不过,这是否有点太过于超前和模糊了它潜在的优势了呢?)。
而在社会化音乐服务对面,搜索引擎服务商旗下的音乐搜索服务至今还停留在Web应用的小修小补上,一些个人(或者两三个人维护的)音乐网站也难以避免地过度追求盈利和“骗取”用户点击广告和订制2块钱一首的彩铃。因为中国移动及其它运营商的中央音乐平台布局着实能够通过宠大的用户群体获得甚至让国外唱片业咋舌的市场;谷歌音乐也在为中国的正版音乐之路让唱片公司挺而走险。
我当然不愿相信这是Web音乐的穷途末路,我相信无线音乐前景一片美好:它更适合用户的数字音乐消费习惯,长尾延展性也更强,不过这在当前的背景下已经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