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fm:社会化音乐的领路人与革命者
@ 2009/03/12
因为此文原存储地址(blog.qingyu.org)域名在国内注册,基于一些因素考虑将部分还未失去时效性的日志转贴此处,照成不便还请见谅。
2002年一个叫Martin Stiksel英国人来到伦敦寻梦,他摇身一变从音乐记者成了音效设计师。这个十足的电子乐爱好者在一个演唱会上偶然认识来自德国的Felix Miller。那是一个传统电台越来越不景气的年代,新兴的网络电台在一阵互联网泡沫后显得一蹶不振,越来越商业化的音乐产业媒体对那些主流音乐的偏好让这两个年轻人极为不满。他们打算合作一个网站,于是在楼顶的帐篷里开始了一场音乐民主的前凑运动。Last.fm开始了它社会化音乐革命的历程.
初生的Last.fm与我们今天看到的页面可谓大相径庭,它虽然也提供网络电台服务和有限的音乐社区功能。(显然如今很多Last.fm的模仿者还处于这一步)用户可以在网站上的动态播放清单上收听Last.fm根据与用户相似的档案信息推荐的曲目,用户可以为这些曲目表态,喜欢抑或讨厌。
2003年《卫报》的那篇关于一种音乐元数据抓取和分析的引擎Audioscrobbler的文章被Martin Stiksel和Felix Miller读到。是乎这两位创始人也发现了自己的Last.fm虽然是基于音乐推荐功能的网站,但可供分析的数据非常有限,造成的结果正是他们不想看到的:用户口味匹配度非常低。
他们于是坐上火车去了那个Audioscrobbler开发者Richard Jones所在的大学——南安普敦大学。那是Webs2.0理念还处于摇篮的岁月,一切与Last.fm创业的事情都是如此艰辛。
他们都清楚Audioscrobbler对现在的Last.fm而言是极具颠覆性的,它分析用户在电脑播放器软件或者移动播放设备里的音乐,把这些曲目的元数据提交给Audioscrobbler的数据库,经过一定的分析和计算后,用户便可以得到Last.fm向自己推荐的曲目了。这显然已经不是传统的电台推荐,而是完全基于用户自身,可以说是量身定做的音乐播放列表。
起初Audioscrobbler和Last.fm各自工作着。不过在第二年Audioscrobbler和Last.fm就整合到了一起,Audioscrobbler负责分析用户收听习惯并向Last.fm反馈,而Last.fm还是做它原来的事情为用户推荐音乐并提供一定的社区功能;两者间通过用户连接起来。
如果我通过与Audioscrobbler绑定的播放器(比如说Foobar2000)收听了几首披头士的音乐,那么我会收到更多与披头士风格差不多的音乐,其它人尤其是自己的好友正在听什么对我来说也非常重要,Last.fm会将那些在音乐收听历史中与自己口味非常高的用户收听的曲目推荐一些给自己。这的确是件很具魅力的事情,如果我与一个好友在音乐上有非常多的共同爱好(体现在收听的相同艺人数量),那这个人最近收听的音乐极有可能正是我喜欢的。
在Last.fm逐渐流行起来的这几年,用户很难相信在Last.fm上收听音乐是完全免费的,Last.fm 通过在线广告销售、用户订购服务(目前每个月3美元就可以得到比免费账号多得多的服务)和赞助费用维持。不过在2004年Last.fm就从investment banker那里得到了笔天使投资。几次天使投资后Last.fm在2006年从Index Ventures那里又得到了公司第一笔风险投资。
也许很多人认为Last.fm的确需要一大笔钱,因为它要为用户收听的音乐向唱片公司支付版税,以免重蹈Napster的覆辙(著名的P2P文件交换服务,现在这家公司的业务因为版权问题已经转而提供数字音乐购买和订阅服务),否则Last.fm就无言以对自己“Napster理念的继承者”的口号了。在2007年4月分就有谣传传媒巨头Viacom想以4.5亿美元高价收购Last.fm。但就在第二个月谣言不攻自破,Last.fm以2.8亿美元的价格进入了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如今主创人员依然在CBS旗下引领着Last.fm的社会化音乐革命。正如他们狂妄的名字(Last FM)一样,做世界上最后一个电台,不旦颠覆着传统电台的经营模式,同样需要与后来者展开殊死决斗。
如果你是一个Last.fm黏性用户的话,那么你正在与超过200个国家的2000多万音乐爱好者一起分享者音乐的美妙情绪。你每一次的音乐收听行为都很有可能对他人的音乐收听推荐曲目造成影响。
注:上文一些数据参考维基百科,部分数据时效性会打一定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