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归隐
在以前的博客文章里数次对陶潜式的田园归隐抱有天马行空般的意淫。我深谙这种逃避现实的行为艺术需要建立在绝对有力的经济支撑之上,所以一直以来仅仅建立在某种不着边际的想象之上。不过现在真有人这么做了,而且还走地如此释然。
爱尔兰的艺术家夫妇Grace Weir和Joe Walker拿着6万美元的预算找到了他们的身为建筑师的朋友Dominic Stevens为其在郊外设计供自己居住的既有野心又反传统的居所。最终Dominic Stevens交上了份令人满意的作品,玻璃框架结构让整个建筑在远处几乎能够达到消失的效果。
© By Dominic Stevens, Photographer Derek Speirs & Ros Kavanag.
我甚至很难相信这样的建筑是在6万美金的预算下完成的,即使如此这样的生活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显得太奢侈了些。
在潜意识里,我一直以为爱尔兰郊区是大片大片的荒原,在这些杂草丛林中产生了让人悸动的凯尔特文化,尤其是凯尔特音乐。艺术家身份的夫妻当然有那个雅性去慢慢享受这样的反传统生活:这的确太有野心了。
透过玻璃主建筑下的那间木屋的窗子,房屋的主人正在用苹果笔记本上网,这也与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归隐大相径庭。其实整个玻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比起都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当然现代的艺术审美被强迫拉进了荒野,所造成的艺术审美冲突也异常突兀。而按照这对夫妇他们自己的意思,在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下,我们只要稍加以延伸就很容易明白互联网使得我们与城市的距离是如此近,信息在获取上的便捷性拉近了人与城市的距离。
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艺术工作,如此雅致的环境更易于艺术创作。他们也并不会像《荒野生存》里那样绝对与世隔绝,做的仅仅是把屋子搬到郊外而已。
暂且不论这是否算得上典型的归隐,或者也算得上是城市人新的生活状态的华丽转变吧。
亨利·大卫·梭罗曾归隐在瓦尔登湖并时常思考现代交通对现代文明的影响,而一个半世纪以后已经有人将梭罗式的生存过渡成一种生活方式:不是简陋的小木屋,虽然只有6万美元的预算也不至于像梭罗那样每一项细微开支都要精打细算作出详细的开支清单,他们找来了顶级的建筑设计师为其在类似于瓦尔登湖的郊外设计住所。不过与瓦尔登湖比起,Grace Weir和Joe Walker夫妇更具野心,他们周围甚至很难找到像梭罗描述的那样田园状态,或许他们希望通过杳无人烟的生存环境来为自己营造某种新的艺术载体。
“在城市里,有时候我们甚至连邻居是谁都不知道。”这不仅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大悲剧,甚至与原始部落生活方式比起,我们面对着有史以来最大的邻里信任危机。
无论如何,互联网在Grace Weir和Joe Walker新的生活环境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那么互联网还能走多远?它还能将这种文化解放拉扯多长。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会看到互联网在文化自由运动中真正的影响力,对于这一点我们甚至都不敢大胆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