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篱

  • 数字音乐
  • 双河镇往事
  • 骑行记
  • Hackrous
关于 Copyright © 2009 twitter email feed
个篱的数字音乐博客 · Buzz

Pandora会反咬苹果一口么?

Buzz · 2011-02-24

苹果新的iOS APP内订阅收费政策引起了以订阅收费为较主要收入来源的音乐服务商的不满,如Rhapsody , Rdio, Last.fm, Deezer 和MOG。但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在线音乐服务商Pandora,及Slacker都保持缄默。似乎是因为他们太依赖苹果的生态系统,而不敢轻举妄动,怕得罪了自己的衣食父母。因为Pandora大部分用户都来自于以iPhone为主的移动智能终端,而且可以说没有Pandora在iPhone上的大热,就不会有当前pandora的IPO。也许30%对上市前的Pandora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协调空隙,但是上市后付费订阅不得不成为Pandora一大收入来源,那时他的创始人就不会把付费订阅费当成用户对Pandora的捐助了。

Spotify即将签下环球

Buzz · 2011-02-24

Spotify和四大唱片的版权签约长跑一直僵持不下,现在最新的消息Spotify即将与环球PK成功,占据68%的市场。另外路透社消息来源说明Spotify很有可能在没有环球音乐的情况也登陆美国。这个夏天?跳票跳习惯了,我便不相信了。

未来手机上的音乐:下载的消亡

Buzz · 2010-03-19

@ 2009/03/20

因为此文原存储地址(blog.qingyu.org)域名在国内注册,基于一些因素考虑将部分还未失去时效性的日志转贴此处,照成不便还请见谅。

请问下载是什么?

也许这会是未来最让人尴尬的问题了,是的,下载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下载音乐仅仅是为了收听它(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它下载音乐的本质理由),只需要拿出手机打开一个软件(类似于Pandora或者Last.fm)就可以收听想听的音乐了。当然这个音乐服务可能是需要订阅费用或者直接免费的。

如果你非常喜欢音乐,并且对音乐永远无法餍足。那么再大的存储设备也无法满足你对音乐这种越来越廉价的文化消费品的需求,当然你可以像我一样,试着去研究一下一个叫Amazon S3(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的东西,把音乐全部存储于云端。但我想这又有多大意义呢?

即使我们有甚至几十个TB的音乐,那么你在音乐中感受肯定会很像如今信息海洋给你的那些窒息和压迫感。iTunes Store可供下载的曲目有1000多万,按照它 256kbit/s的音质来计算也就差不多几十TB的总量,如果你有足够的金钱把这些音乐全下载进你那个“硬盘”里会是什么情景呢?

到时候面对如此多的音乐我们可能就真感到不知道听什么好了。

也许有一些音乐爱好者把音乐装进自己的存储设备还有另一个目的:为了寻找一种踏实感。就像现在的CD一样,但这种收藏对数字音乐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你甚至可能会问收藏一大堆由1和2组成的代码是不是显得太过于滑稽?既然我们可以随时通过移动设备或者PC接入自己想听的数字音乐,那又何需要下载呢?

下载音乐可能会是数字音乐中最早被人遗忘的概念

现在Pandora和Last.fm已经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iPhone App,而且可以实现在桌面环境下能够体验到的主要功用。寻找音乐、收听音乐、收藏音乐(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标记喜欢程度)。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数字音乐国,仅在2008上半年就占据了19%的市场份额。但是这样的规模里面含有高达90%的移动市场。这对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置信了,居然在日本有 90%的数字音乐是通过移动设备和网络销售出去的。

但是中国却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移动音乐市场(这仅就数字音乐销售额而言),移动音乐市场在中国也有高达70%的比重。(百度MP3对数字音乐的 “贡献”在这里是不计算在内的,因为它很难给版权拥有者创造收益。)这和中国在线音乐商店不成熟和手机市场繁荣有太大的关系。这也正是我一直的观点,数字音乐是未来中国手机市场盈利点最高的数字产品。

到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足够先进时,当人们用移动设备收听音乐时,下载和无线收听就需要人们来做出选择了。既然我们仅仅是出于享受音乐这样一个目的,那么下载还有多大必要呢?

而且在无线收听时,艺人的资料、视频、最近演唱会时间表及相似艺人列表同时显示在了我们手机屏幕上。我甚至怀疑到那时候音乐商店还能否比无线收听创造更多的价值,打造更多盈利点的长尾?

按:数字音乐在未来手机上的表现有太多可供我们遐想的地方,本文就算作我就这一话题关于下载的探讨吧。

装进裤袋的网络电台

Buzz · 2010-02-23

一想到这个标题我脑海里闪过了几个关键词:Pandora、Last.fm、AOL Radio和Spotify。至于个中原因可能还得从传统网络电台走向移动设备说起。(当然写下这篇文章的缘由无疑是今天刚发布的Douban.fm For iPhone/Android。)

在网络电台诞生至今有很多人都希望我们不再正襟危坐地守在笨重的电脑面前戴个还算有些重量的耳机听着通过几千公里外某台服务器里传过来的音乐,而是希望电台随着我们自己移动。

有一家叫Sonos的公司便提供了一种家庭无线音乐解决方案,它将数字音乐与居家紧密得组合起来,一个遥控设备便可以控制各个房间里音箱所播放的音乐,尤其是它可以使用包括Pandora,Last.fm在内的十多项网络音乐服务。

但是一谈到个人的音乐偏好时,我们总会担忧“音乐经常是很个人”的,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像iPod那样戴着它随处移动而且又不干扰他人的生活。很多科学技术在进步到一定程度上总会经历一次向传统的回归,网络电台恰好如此,作为一个大众化的音乐受众我们总会不停留恋过去通过一个巴掌大的收音机收听各种广播电台的美好时光:是的,能让我像听广播那样收听网络电台么?但移动网络电台普及的可行性需要建立在很多成熟的条件上:

  1. 高速的无线网络(WIFI或高速移动通信网络);
  2. 支持无线网络的高性能移动设备;
  3. 免费海量的在线音乐曲库(传统电台可很少听说让听众交费的);
  4. 一种可行且能精确到个人的音乐过滤算法或技术。

曾经有太多公司尝试过真正将网络电台移植到掌上设备上来,直到iPhone的出现移动网络电台的的普及才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转机。截止目前很多基于电脑浏览器的网络电台都发布了可以iPhone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例如以“音乐基因工程”蜚声的Pandora、社会化音乐网络电台Last.fm、传统广播电台网络化的AOL Radio、网络音乐的后起之秀Spotify,甚至还没正式发布的网络音乐服务Rdio都先于Web产品发布了iPhone应用。而Pandora这个音乐魔盒一直是iTunes App Store免费下载排行榜的冠军,甚至免费应用前二十名就有七个是电台应用。

移动网络电台有太多的理由能像电脑端网络电台那样改变人们欣赏、发现和分享音乐的方式。因为它是私人的、移动的、便捷的、无约束的、海量的。

就像豆瓣今天发布的基于iPhone和Android平台的豆瓣电台应用程序一样,在晚上做饭、吃饭再到洗碗整个过程中我都在使用它,我在厨房、客厅和卧室间来回移动没有发现任何的不适与麻烦。我要做的仅仅是启动Douban.fm 程序然后放到屁股后面的裤袋里而已,然后它便会播放起与我之前将近四年在豆瓣音乐中标记过的音乐有关的歌曲,自己以前非常喜欢又很久没听的音乐重新在耳边响起的那种感觉是如此微妙。

radio-apps-on-iphone

而Spotify的移动应用还允许用户将播放列表中的歌曲全部缓存下来以便在没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下播放,正因为如此Spotify在Spotify Mobile上寄予了厚望,希望它可以成为用户使用其付费订阅服务的动机。AOL Radio甚至可以播放除网络电台外CBS旗下的一百多家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Last.fm在iPhone的社会性元素得到了充分展现。Pandora For iPhone更是拥有其网页端电台同样惊艳的用户体验,上面提到过它一直是iPhone App最受欢迎的音乐应用程度,所以也给Pandora带来了大量的用户和流量。

的确,谁也没有Pandora那样在移动网络电台领域取得如此成功,Pandora在去年十二月新增的300万用户里就有270万用户是在电脑以外的其它设备上注册的,而且Pandora将近30%的流量是来自于移动设备,可想而知移动网络电台为Pandora 2009年首个盈利季(第四季度)做出了多大贡献。

谁能拒绝这种通过复杂算法而又极具个性化地推荐给听众的“云端”音乐呢?它真成了无处不在,随身携带了。

如果说极具社会属性和个性化的网络电台是Music2.0的灵魂,那么这种能装进衣服口袋里移动网络电台是否会引领Music3.0潮流呢?尽管这种说法又跳进了概念把戏,但至少我认为彩铃已经不可能成为无线音乐的主导力量了。

(Update @2010-3-4: 此文已授权某媒体转载,谢绝除网络非商用外任何形式转载。)

Spotify iPhone App: iTunes 杀手真的来了!

Buzz · 2009-07-28

关于Spotify,我在以前的文章里用了大量篇幅(如果至今对Spotify一无所知或者还没体验过Spotify带来的革命性音乐体验的朋友欢迎点击这里看看)来介绍这款革命性的在线音乐服务。简单来说,Spotify通过界面堪与iTunes媲美的桌面客户端允许用户免费(有广告)或付费(无广告)在线自由收听其超过600万的高音质音乐(免费用户为160kbps,付费用户为320kbps的CD音质)。因为客户端使用了P2P技术,所以音乐播放非常流畅。

今天早上Spotify发布了期待许久的iPhone应用程序,目前官方已经上传了一个Demo视频。Spotify表示已经将Spotify iPhone App提交给iTunes App Store并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等待苹果的审核通过以后,用户便可以在iPhone应用商店里找到这款应用。

Spotify iPhone App在界面上可以说继承了其桌面客户端很多优点。

spotify-iphone-app

如上图《连线》杂志的测试截图,我们可以看出装备了Spotify 的iPhone就像一个拥有600万曲目的iPod(Spotify的播放器界面与iPhone上自带的iTunes音乐播放器的确非常神似)。

除了类似于Spotify桌面客户端上的搜索歌曲和专辑并实时点播,保存和分享播放列表等功能外,Spotify iPhone App的一大特色便是其离线音乐播放列表(Offline Playlists),通过Spotify特有的离线功能,用户可以将某个播放列表设置成允许离线播放。这样当iPhone处于WiFI等高速无线网络时它便会自动缓存这些曲目到用户的iPhone里面,即使用户手机处于离线或者低速的GSM(或Edge)网络,同样可以流畅播放这些曲目。同时Spotify iPhone App上的的播放列表会与桌面客户端的操作实时推送同步。

虽然Spotify iPhone应用没有像其桌面客户端那样的P2P技术,但离线模式与P2P在保证音乐播放流畅和应对高音质在线流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户的iPhone或iPod Touch有足够的存储空间,那么我们便可以假设用户将含有高达3333首音乐曲目的播放列表设置成离线模式,在10天内甚至不需要手机上网便可以收听这些音乐。那么这样与拥有一款装有免费海量音乐的iPod还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可以说就仅仅从这个问题出发便会有“Spotify能否成为iTunes杀手”的疑问了。在Spotify拥有手机应用(现在是iPhone App,当然之后还会有Symbian,Windows Mobile平台上的应用)之前,Spotify凭借其华丽的桌面客户端界面和免费的高音质音乐事实上已经吸引了很多使用桌面iTunes播放音乐的用户了;那么能否说当用户有了类似于Spotify iPhone App这样的应用后便会将iPod和iTunes完全舍弃掉(至少可以说iPod从此被用户打入了冷宫)?

随着Spotify宣称争取在年底进入美国市场,及现在iPhone App的发布,很多媒体就在议论苹果是否会像之前拒绝那些与iPhone自有应用相冲突的应用申请那样拒绝Spotify iPhone App的申请。Spotify甚至在其iPhone应用中直接舍弃了客户端中那样的音乐购买链接推荐(包括iTunes音乐商店)。

所以Spotify必将为我们带来一出与苹果应用商店之间的好戏。

在《未来手机上的音乐:下载的消亡》,《音乐占有还是音乐接入》和《音乐商业的未来》这三篇文章中,我就在想我们姑且不论唱片工业未来如何如何,CD这种音乐存储介质能否重蹈黑胶唱片命运的覆辙,就单单试着研究.MP3这类音乐存储格式的漫长发展进程时我们或许真该向一些禁锢了唱片业几十年的因素说再见了。

如果说.MP3这种音乐压缩格式的诞生标志着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那么或许可以说“音乐下载”也便存在了20年;即时iTunes+iPod 已成为数字音乐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但或许.MP3的出生并不是为了让人们用它来下载音乐的,而是像Spotify(使用Ogg编码)这样让音乐爱好者可以在线(或无线)播放海量的音乐。

乐观主义者或许会说,我们又将迎来一场数字音乐革命了。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