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篱

  • 数字音乐
  • 双河镇往事
  • 骑行记
  • Hackrous
关于 Copyright © 2009 twitter email feed
个篱的数字音乐博客 · Buzz

加拿大数字音乐增长速度远超美国

Buzz · 2011-03-25

Nielson Soundscan最新一份数据显示,加拿大数字音乐销售增长在2010年达到19%,而它南边的音乐市场大国却只有区区一个百分点。虽然加拿大整个数字音乐市场远不及美国,但从下面的这张表来看,美国从2006年开始,其增长都在大幅度放缓。

Lala.com创始人公布新创业项目:基于位置的图片分享应用 Color

Buzz · 2011-03-25

昨天试用了一下这款LBS+Photo的iPhone应用,虽然知乎对他易用性一片声音,但我依然认为做得非常棒,抓住了用户需求和环境的敏感点和兴奋点。因为Color是Lala创始人的项目,所以自然要在Buzz里随便聊几句了。(lala.com是我至今用过的最棒的在线音乐服务,已经被苹果收购,不知道想干嘛)

Bill Nguyen把Lala卖给苹果后离开了Cupertino迅速推动新的创业项目,但这次和音乐没干系了。Color.com据说是在Godaddy上高价买的域名(赞),它是一个允许用户上传照片,并查看周围人上传的照片的手机应用。我认为它和之前流行的instagram和Path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应用场景和拍照需求的把握。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一个“破”图片应用可以得到投资商这么大的待见,因为Silicon Valley startups Sequoia Capital, Bain Capital 和 Silicon Valley Bank就在上线前一晚投了4100万美元,说不定他们都在等着苹果再次把Color买下吧(lol)。

这次Lala的Bill Nguyen和Imeem的Dalton Caldwell(在折腾Picplz)就对打起来了。

color

MORE:Yahoo News

Clear Channel看上了Playlist.com,可能会收了它

Buzz · 2011-03-25

以音乐播放列表为主服务的Playlist.com破产后,电台巨头Clear Channel可能向它伸出橄榄枝,据CNET报道,CC对Playlist.com的用户体验和其它技术很感兴趣。当然还得同时收拾Playlist.com欠下四大唱片公司的一屁股债(估计有2500万美元)。

前段时间刚把云音乐服务Thumbplay,现在又觊觎Playlist.com,加之自己iPhone电台应用一片大好,看来是性价比高的都待见,以望早日布局出自己的Pandora来,毕竟现在他的在线电台流量和Pandora不是一个量级的。

花旗想扔掉EMI这块烫手山芋

Buzz · 2011-03-24

花旗集团(Citi)把EMI收入囊中没多久,据《纽约邮报》的一个消息来源称,花旗现在又想把EMI卖掉,正在火热地寻找替罪羔羊。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星期炒得火热的华纳音乐集团的出售新闻(大体上是想全部出售,如果没人敢一口全吃,部分出售他们也接受)。

花旗之所以急,正是因为不想落在WMG后面,想找一些伙伴坐下来讨论商量这块山芋怎么吃,怎么分,或者怎么卖。现在麻将桌已经围起来了,UMG,Sony,以及 Ron Burkle 和 Len Blavatnik都已经坐下。

先不论EMI倒底是不是块烫手山芋,在华尔街眼里,不管你手上是否有披头士还是Katy Perry,终究不过是资本游戏的筹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就这么简单么?

More……

iTunes, Spotify和Amazon贡献全球独立厂牌数字音乐收入的94%

Buzz · 2011-03-23

独立音乐贸易体 AIM发布了一个由54家数字音乐商店及服务的数据,其中数据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iTunes,Spotify和Amazon为全球独立厂牌贡献了94%的收入,而另外51家却少得可怜,只有5.6%。

  • 首先我非常意外,Spotify会挤进来。这也难怪,它虽然不及Pandora大,但点播模式的版税要比电台高得多。Spotify为什么从一诞生以来就显示出如此华丽、简单、充满魅力。
  • iTunes和Amazon都在情理之中。
  • 这反射出,本身作为音乐市场长尾中的独立音乐,却几乎被大的公司吃完了,而那些小的音乐服务提供商很难挤进一线梯队,更不用说给独立艺人信心,自己壮大了。杀出几个像Bandcamp这样的公司,我认为已经是独立音乐人的大幸了。

LBS+Social+Music

Buzz · 2011-03-22

我真是期待这样的产品太久了,很久前和国内一家LBS网站的几个人聊时就聊到这个,在某个签到处可以收听特定的一个电台,然后所以签到的人都可以控制电台音乐播放顺序,那就太赞了。果然已经有了——Roqbot。

允许你当某线下聚会点的音乐DJ,投票机制影响歌曲播放顺序。目前有iphone和android两个系统的应用。

QQ音乐For iPhone在App Store上架

Buzz · 2011-03-18

毫无疑问,这是我用过的界面最棒的iPhone版网络音乐应用。(Spotify,MOG,Last.fm都不在列,是因为音乐不旦是一个高体验性的享受,还需要本土化),我相信在今后的时间里会向身边的iPhone用户推荐这款应用。说说它有哪些吸引我的地方:

  • 设计水准延续了腾讯的正常水平,够简单。
  • 本地音乐功能,我相信很多中国iPhone用户的音乐资源各种乱,这需要一款本土化的产品来帮助他们整理,实现封面化,歌词化。(虽然腾讯目前还没有做,希望可以做)
  • 无限量下载。(至于是否是加密或者能否被用户把文件提出来,我相信大部分用户不会care)
  • 挺稳定的

其它都乏善可陈。现在的版本在线音乐分类,歌曲信息杂乱,这真让人恶心。你会因为一个软件界面太好而无视它里面内容简陋的缺点么?

Spin发布iPad APP

Buzz · 2011-03-16

美国著名的音乐杂志Spin发布了iPad的应用,包含最新一期的杂志内容及60首可点播的歌曲。应用价格为1.99美元,用户可以支付7.99美元订购一年的杂志内容。后者使用了iTunes的内置付费订阅系统,并成为最早利用iTunes subscription billing system的应用之一。

最后

  • 纸质音乐杂志真的死了,从它诞生开始就表明了它无法承载一本音乐杂志的野心。
  • 付费电子杂志才是未来。
  • 很多PC时代或带有PC影子的数字化内容形式都是超前的,它们一直在等待一种新的硬件载体,iPad就是这样的东西。所以我现在相信了,iPad本质上就是加大号iPod Touch,但实际上有些时候体积变大的意义可能是非凡的。

不过Spin的iPad应用做得依然不够精致,需要做出人们在iPad以外任何平台上免费或付钱都买不到的内容体验才能让那些在iPad精美应用夹缝中生活的消费者买单。

微软将放弃Zune

Buzz · 2011-03-15

这个在2004年推出的移动数字音乐播放设备,目的明确,路线清晰。直接与iTunes竞争。可是经过这么多年来,不但没有打败iPod,而且被苹果的i家庭拖得越来越远。是时候说再见了,虽然我至今没用过Zune,但我依然认为它是一个非常棒的移动数字音乐播放器,我相信现在的Windows Phone很多设计就是直接来源于Zune的反苹果式按钮方框的风格。

微软在数字娱乐这一块,相对苹果取得的最大成功就是以Xbox为首的家庭游戏娱乐,但是这正在受到拇指设备游戏的挑战,Windows Phone能否战胜iPhone呢?又是一个i字头对手,但愿5~7年后微软不会说它要放弃Windows Phone了。

Rdio发布Mac版桌面应用

Buzz · 2011-03-09

Rdio发布了一款Mac版桌面应用,就界面来说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华丽的桌面音乐应用。

  • 虽然功能繁多,但仍需要做减法,不然和个Web 网站差异化出不来
  • 需要9.99美元每月的包月套餐,4.99美元的套餐无法使用桌面应用

iPhone APP进行了小更新,完善了搜索和推荐。

MOG在数字电视和汽车上发的又一猛力

Buzz · 2011-03-09

MOG可能是继Lala后最让我兴奋的数字音乐服务了。

  • 公司清晰的云音乐服务思路,
  • 同样牛逼的设计水平,
  • 点播+电台的试听体验。虽然电台推荐水平还很难和pandora一比高下,但华丽的电台体验和点播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纽约时报》最近对MOG的云音乐渠道而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http://www.nytimes.com/2011/03/08/business/media/08mog.html)

  • MOG和LG,三星,Vizio达成了合作。MOG音乐服务将会进驻这三家公司的网络电视中。(out-of-the-box还是通过在他们产的应用商店里上架目前还没被确认)
  • MOG和Sonos也达成了合作(是Sonos目前最新接入的一家网络音乐服务)。Sonos是家庭音乐解决方案中同样让我兴奋得想存钱买一台的服务,他提供wifi,音箱,遥控,存储等一系列支持,简单来说就是在家庭里能通过wifi听歌。在过去对他两年多的关注中,见证了Pandora,Spotify陆续被加进去。国内呢?哪家音箱硬件厂商也和网络音乐公司合作一个,我看很靠谱。
  • MOG和宝马也合作上了,在宝马Mini系车中,用户可以直接激活MOG服务。

另外

  • MOG的收费定价不是固定的,其中5美元套餐可以享用电视上的MOG,10美元套餐可以享用Sonos和汽车MOG音乐。
  • 对了,MOG应该是第一家车载音乐中支持点播的服务。

Spotify付费用户达100万,占活跃免费用户的15%

Buzz · 2011-03-09

Spotify前天在官方博客上宣布其付费订阅用户已达100万。另外Spotifyr CEO Daniel Ek还向记者给出了更多数据:付费用户占活跃免费用户的15%。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关系词:15%和活跃免费用户。

因为在去年10月20号 Spotify的注册用户已达1000万,其中付费用户是64万。按理说现在Spotify的注册用户应该在1200万~1500万区间。

也许是Spotify不原透露现在的注册用户数,而是用一个30天内使用的活跃用户来说明问题,在过去30天里共有670万用户使用过Spotify。(其实这个数字真的不是太大,国内很多音乐网站都不只这个数)

另外,Spotify已经成为欧美最大的付费订阅服务了,目前排在第二的是Real放下的老牌付费订阅音乐服务Rhapsody(750万)

Thumbplay贱卖给Clear Channel

Buzz · 2011-03-02

去年三月上线的Thumbplay已于昨日卖给电台巨头Clear Channel,据说价格非常低。Thumbplay是诞生在2010年Locker-based数字音乐服务浪潮中的公司,目前仅拥有2万的付费订阅用户。All Things Digital 跟踪了这则新闻,还风凉道投资商休想拿回4100万美元的投资。Clear Channel将让Thumbplay继续运营,也将整合到它的 iheartradio服务中。

Via: http://mediamemo.allthingsd.com/20110228/thumbplay-gives-up-on-music-subscriptions-and-clear-channel-steps-in/

QQ音乐同时在线破1000万

Buzz · 2011-02-28

上线六年,同时在线用户突破1000万。但是反思的是这1000万,QQ音乐又利用它来创造了多大商业价值呢?为唱片业和音乐人创造了多大的收入呢?产品和用户规模与它的商业价值却南辕北辙,渐行渐远。

虽然广告收入和付费订阅量都可能非常大,但是

  • 广告形式单一,
  • 和产品未深度整合
  • 产品创新少得可怜
  • 用户听音乐的方式是否更完美,是否更多样?

这样的广告在中国行么?Pandora内含Rdio的音频广告

Buzz · 2011-02-28

Myspace Music主席辞职,Myspace今年一月流量大减

Buzz · 2011-02-28

Myspace Music董事长Courtney Holt辞职,将作为核心顾问。同时临时董事长,Myspace Music CEO Mike Jones提到:

2011年1月美国有1700万用户访问Myspace Music,比去年同期相比下滑46%,并被Pandora超过。

7Digital发布针对移动设备的HTML5版Web商店

Buzz · 2011-02-25

7Digital在2010年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不痛不痒的新功能,这一次这个HTML5版的移动设备网站还算靠谱(iPhone、Android等支持HTML5的浏览器都可以无障碍浏览)。

  • 浏览、搜索、30秒试听、购买音乐
  • 收听之前购买并存储在Locker里的音乐
  • 挺好的

通过云来卖音乐?

Buzz · 2011-02-25

BBC有发布一篇文章,长篇大论的讲了Gracenote通过云端来卖音乐的事,说白了说是指网络音乐。(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12495616)

通篇文章都没怎么说Gracenote到底有什么牛逼的地方:他们有一个软件或者系统能识别出一首歌的心情、风格、节奏,然后把这些归类?推荐?那就是Pandora的做法嘛。

创始于1998年并在2008年被Sony收购的Gracenote这家隐藏在各个数字音乐大公司后面的数字音乐技术推手,如iTunes的Genius,Sony才推出的无限音乐服务,以及汽车厂商的音乐服务(Gracenote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汽车)。

另外文章还指出Spotify, Pandora and MOG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Gracenote的诀窍。(没搞明白)

哈哈,如果我要创业,就会搞这个。在中国赚C的钱太难了,还是赚B的钱容易些。

Myspace流量跌到低谷

Buzz · 2011-02-25

根据comScore的数据,Myspace的流量(UV)从去年一月的7000万跌到今年一月的4500万。

美国音乐工业聚集在哪些城市

Buzz · 2011-02-24

在过去几十年里纳什维尔完成了从一个六七十年代纯粹的乡村音乐城市变迁为一个商业音乐的中心。

目前它有超过180个制作工作室,130多个发行商,100多个音乐吧和80多个厂牌。从2000年开始纽约,洛杉矶也开始大批涌现音乐家。

http://www.theatlantic.com/culture/archive/2011/02/grammys-big-city-winner/71341/

« Previous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