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I

  • 数字音乐
  • 双河镇往事
  • 骑行记
  • Hackrous
关于 Copyright © 2009 twitter email feed
双河镇往事

关于新学生

小说 · 2010-03-04

我他妈的再也受不了。

班里来了个新同学,是自己通过学校入学考试还是通过关系进来的,我一概不知;反正某天我在黑板上写字时,感觉到墙角的余光与往日不太一样,我转过身便看到一个陌生的面孔。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停下来主动和她打声招呼,并做一个很矫情的自我介绍。但现在决不会这样干。谁她妈愿管谁管去。

我转回身继续在黑板上画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图表。我操,画了半节课了还没画完,我于是把那个新同学叫上讲台,让她照着我的讲稿一笔一笔地画在黑板上。结果谁知这个同学以前是学美术的,他画的图和我画的在黑板上突兀得让人窒息。谁他妈地送这么个学生到我班上来?!

某天我在办公室收到张纸条,上面写着: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章节你讲得太烂了,烂得教室天花板里的耗子连死的心都有了。重讲一遍你要死呀?

这样的纸条我收到无数,但这张纸条却让我大吃一惊:非旦不是用左手写的,而且还落了款,应该是两个小写的英文字母tj。

像往常一样,我把纸条捏成一团,然后站在讲台上慢慢地理开它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来。

这节课抽到红桃K的同学留下,其它的去操场休息。我继续讲课。

对面那位先生的尴尬

小说 · 2010-03-03

李先生很不耐烦地给我说,再过两年就退休,在城里买了套房子,以后谁他妈还愿意死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这时他儿子走了过来,李先生或许是源于天生的那份不可侵犯地优越感,又开始拿自己的儿子来打趣。

直到后来我才从政府订阅的杂志上看到,做为父亲是应该给自己的儿子讲一些生理问题的,这正是农村的弊端,农民根本没他妈这思维,你就更不用说让他给自己的后代传授生理上的知识了。其实也罢,谁知道我这么个五十岁才得来的儿子居然在外面打了两年工就搞大了两个女人的肚子。你问他为什么时,他居然说女朋友不喜欢戴套,觉得那个恶心。唉,我吃了这么多年的米饭只听说过哪个女人不想生孩子,而听说过哪个女人不喜欢戴安全套的。

(李先生其实这一辈子就只和一个女人睡过,那便是他老婆。他干村支书的那些年正好是四十来岁,看见村里一个个女人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跑去计生办结扎。结果发现自己已经快五十的人了还膝下无子,很不痛快,心想自己女人什么时候也应该去了吧。)

李先生是村里唯一读过几年书的人,所以他那使劲儿挤才能挤出点笔墨的肚子成了他从成年至今连任四十多年村官的法宝,谁也不敢叫他的板,否则就会听见诸如你给我写几个字试试之类的废话。平日里看他总是一副谦卑神情,结果一讲起荤段子比谁都还活跃。这让村里的几个小瘪三很是敬佩他,俨然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神。这并非是李先生茶余饭后给大家带了些许笑料,更重要的是大家背地里都嘲笑他就只见过一个女人的裸体,对,那便是他老婆。

他喜欢抽着从街头淘到的劣质叶烟。很多人总是劝他少抽点叶烟,味道太难受。李先生并不这么以为。烤烟对我简直就是灾难,现在不是流行什么回归大自然嘛,我这叶烟没经过任何一道化工程序,全天然的。只是他至今没有买过哪怕一包过滤嘴。

麦田里的守望者

随笔 · 2010-01-31

很多年前家里还种有庄稼时,麦子收割的季节。我试图去回想时,现在终于有了印象,我总拿着一把镰刀,望着早已模糊的颜色的天空。夏天的燥热侵袭着只着了件T恤的膀子。牛蝇漫天肆虐着它们所见到的每一只活物。你若想将它葬送,只有待它的吸管深陷进你的肉体才能一巴掌将它消灭掉。

麦田一旦变成了金黄色,便就不那么诗意了。

塞林格死了。因为高中时读了他那本书,我现在才明白,自己或许也跟着垮掉了一般。开始翻围墙,半夜出去游荡不回学校,老师开始让那种陌生的失望眼神望着你,自己也离那个为了每一个错误痛苦很久的日子越来越远。开始干一切之前没有想过的事情。发现当自己生活在一个约定俗成以外的世界是多么畅快。

塞林格死了。我骨子里那种叛逆却还没有得到尽情的发泄。

塞林格死了。前天回家时,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陌生感。原来那个地方,自己曾守望了多年的地方。你发现自己就像迷失在一个没路的麦田。想穿过去,却发现那条需要自己去踩出的路没有尽头。眼前全是孤寂而落寞的黄色。

塞林格死了。

曾经我是一个如此死板只知读书的呆子。要不是塞林格和他的霍尔顿,我想自己现在还是个没有任何想法的听话孩子。没有必要去思考这自己所能接触世界的每一个缘由。

那个平庸的童年,即使自己总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可笑的童年寻找某些特别。已经过了放纵的年龄,我是多么地可悲。

你就像被沉睡多年的灵魂给唤醒,放弃平庸的苟且生活。去寻找一种自己都不确定,自己都不敢想象,自己都无法看清后果与结局,自己都无法承担的生活和意义。

放纵是我们被赐予的最伟大的精神依托。

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你不用担心战乱,也不用担心温饱,更不用担心生死。

你生活在一个静谧得让人窒息的国家。你所能听到的,看到,想到的,做得到的都已经被某个力量给约定好了!你只需要往那个框范好的盒子里跳便可以存活下来。

只允许行为却不能有意义!

就像霍尔顿一样做一个旁观者,做一个缈小而又自负的可怜虫。一切才有了意义。

烟。酒。公路。

半清醒。半迷失。半奋斗。半追求。

我不留意任何他的照片,只在记忆里保存那一张黑白照片。就像父亲一样,指引着我认识这个世界。

一切都是虚无的,一切都是荒诞的,我才明白。

麦凡迪的早餐

遐想录 · 2009-12-18

“X,请翻译一下「Make love as old days.」”

“像往常一样做爱。”

“重温旧爱呢?"

不知为什么他更喜欢自己那个更加直白纯粹的翻译。或许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生活周遭总围绕着这样那样的粉饰。何不简单一些呢?

还是像昨天或者前天一样在7点20的样子被闹钟叫醒,他爬起来,其实就下床这个短暂而又简单的过程中,闹钟声是非常刺耳的。他一度想到个法子便是将闹钟所用的音乐30秒后的声音剪掉,给自己腾出约摸1分钟的安静起床声音,如果一分钟以后自己还不起,该死的音乐便会响起。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他用的闹钟音乐并非是那种诸如庞龙这样的山寨歌手唱的,而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加拿大众爵士歌手翻唱另一个自己同样非常喜欢的美国爵士歌手的成名曲。但再美妙的音乐也承受不起每天清晨在最不想起床的时候听上半年。

欧米嘎

遐想录 · 2009-10-24

欧米嘎,每个清晨我都想起你。

看着吧,为了每一个无为了的夜。

等着吧,只是把一切都装起来。

听啊,回到当初的故事。

憧憬吧,未来总是美好的。

如果我还连美好的未来都无法憧憬。

幸运呀,我还活着嘞!

在个篱家那边【1】

遐想录 · 2009-09-20

我甚至没想过要上学这档子事,家里人就突然莫名其妙地把我塞到一个陌生而又让人敬畏的环境。每天清晨,我醒来——那时估计还没有弗洛伊德综合症——我想了想,记忆里我是要做早饭的,这样一来,直到现在我都不太愿意相信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给自己煮饭吃,我甚至怀疑是谁专门为了帮助我找回一些童年的自信意识而给我输入的记忆。

家外面是很大一片竹林。而这时住的屋子并不是我第一个家。在我记忆里还有另一个家,而在记忆之前还有一个只有父母呆过的家。那是段很纠缠的岁月。我就这样被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好不容易到了6岁可以回到父母身边,结果又被送到了另一个新的世界。

6岁前一直被外婆抚养着,外婆家和我现在想说的家之间隔了一片田,在那之前我每天就会在那条在记忆里一直很熟悉的田埂上来回奔跑。那段日子除了偶尔犯错要挨骂甚至挨打外,我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毫无责任感的日子。

我终究想说的还是家门口的那遍竹林,读小学时我每天早晨就那样,在家门里射出的淡淡灯光中穿过竹林,顺着那条田埂再走几分钟就到了乡镇小学。而在多年以后我从那遍竹林经过甚至会有一丝丝莫名的恐惧感,我不知道这种恐惧感从何而来,而小时候和邻家的孩子就在这一根根竹子间玩着各种折腾的游戏。或许是因为记忆越发淡起来了……

我猜算,家门那片竹林,小时候我应该要跑上一分多钟才会跑出来吧。

让他妈的体制约束都见鬼去吧!

遐想录 · 2009-09-06

我承认最近自己越来越悲观,对这个世界,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对自己所要面对的一切。

觉得那种从来没有的存在感在对自己如此剧烈地呼唤。这个国家,糟糕透了。这大概是我面对这日益饱满的物质生活的中国第一次如此抗拒。我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何自己是如此麻木?

却发现在那些依赖于“他人”的生活里是如此卑微不堪。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的,而不是某个国家机器的可怜的“公民”。结果到头来,我感动内心无比悲剧与可怜的动物只会养成连大多动物都不如的忍气吞声的懦弱者。我甘愿忍受各种体制内的约束,我甘愿承受各种毫不利已的侵害。可能最终也成为了像鲁迅那样只能够说说大话的流氓痞子,如果运气好还可以叫上更多的大话者。因为从来没有抗争过,所以从来不知道自由所带来的快感。

让他妈的那些体制约束都见鬼去吧!

再过半个多月,又一场滑稽的闹剧又将上演,我在想明代那个不知被阉割了多少刀的“净身者”带着那些炫耀像个跳梁小丑般挨家挨户地上演精心编排的舞蹈。结果多久后,一群北方的被他们称作“蛮子”人骑着马杀了进来,那个时代就完了。

心想着那些所谓的民族情绪,自己甚至大义凛然地站在了那个强势的阵营里,真他妈可笑。我们本来可以生存在同样的星球上,却多出了一个国家模范来限制着每一个原始部落的生存。我也不知道那些国家机器的守护神们又有什么不同,他们在体制的最高层,结果他们又是了为了什么存在呢?我一直迷茫。

顿时明白了Bob Dylan那个破嗓门唱出的诗句的一些意思。让我做一个三无人。

哦,妈妈,快看看你的孩子

遐想录 · 2009-08-12

哦,妈妈,快看看你的孩子
他没有车票
在半路上被赶了下来
他望着北方
也不向行来的车招手
哦,妈妈,快看看我们的孩子

哦,妈妈,快看看你的孩子
他只想到达终点
七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里的路
我不想他这么快就放弃
哦,妈妈,快看看你的孩子

哦,妈妈,快看看你的孩子
我站在路的另一边
从小镇到这里是多么远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
哦,妈妈,快看看我

哦,孩子,快让妈妈看看
快跑吧,孩子,趁着还不算太迟
你永远不知道远方是什么
带着那些记忆,快跑吧
哦,孩子,坚强些!

不再踟蹰

遐想录 · 2009-08-10

你想,我们还要犹豫吗
在如此沉睡的晚上
那颗心依然爱着你
在这月光皎洁的夜里
剑快把鞘磨破了
灵魂也快从胸膛挣脱
就让我们的心停下来稍作休息
让我们的爱喘口气
即使夜晚为这爱而生
但白昼也终将回来
你想,我们还要犹豫吗
趁着这还未跑掉的月光

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So late into the night,
Though the heart be still as loving,
And the moon be still as bright.
For th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
And the soul outwears the breast,
And the heart must pause to breathe,
And love itself have rest.
Though the night was made for loving,
And the day returns too soon,
Yet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By the light of the moon.

Go No More A-Roving By Leonard Cohen, 2004, From Dear Heather.

最后的山

小说 · 2009-08-07

在村长家里讨论了一整天,我简直快被这个老学究给搞崩溃了。山上的橘子树到底是直接植苗还是嫁接,他居然要我给他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我心里就一直纳闷栽苗还是嫁接那完全是我自己的事情呀,和村子的荒山利用有什么干系?

村长的老婆倒是个很开明的女人,她偶尔在端茶时会嘀咕几句,“人家都是从大城市里回来的,什么世面没见过,你一个八辈子没出过县城的土鳖在这里瞎搅和啥?”村长倒也算有度量,容得自己的女人在外人面前如此恶意地诋毁自己。

在这个小时候短住了几年的小山村里,有时候心里头想的并非是来之前预料到的那种强烈的归依感。我是属于农村的,但从来不认为自己就属于这个生我的村子。这里的人,这里的山,这里的河显得如此陌生而又熟悉:父母曾经在这里的三年时光在我的记忆里简直是一片空白,两岁时全家就搬到小镇上,从此还和祖父祖母产生了无法释怀的矛盾。这个村子给我唯一留下的却是小时候随大人回家务农时的情景。

从村长家里出来,村长女人把我送到了院子外面,说这里的狗异常凶狠,见到生人就吠个不停,上个月邻家的一条狗就把从镇上来这里钓鱼的一个人咬了两口,那人好像现在都还躺在医院里,说是要等下个月院长去县城取狂犬疫苗回来。

听村长女人这么一说,我才真有点后怕起来,便沿着池塘外面的小路回去。在约摸一个钟头前妻子就发短信让我回家吃晚饭,好像晚上我一个小学同学要来看我们。至今我也难以回想起那位二十多年没碰过面的小学同学,我猜想以前的小学同学现在差不多忘掉大半了吧?

来到河边,我去取船。几个从镇上来的男人坐在芭茅丛里悠闲的抽着烟,相互间低声地聊天,生怕吓跑快要上钩的鱼。看来是有好心人帮把船的铁链捆在了岸边的一根野枣树上,我回了好几圈才把链条取下来。站了上去,拿起那根昨天才从大姥爷竹林里砍的黄竹划起来。虽然小河的水远没有我记忆中的干净,却还可隐约看到浅浮在水中的水草。几条肥得有点让人恶心的鲫鱼在草丛中穿来穿去。我想起了刚才村长给我说起的关于这条河的事情,有几个大老板把经过村子这段河给承包下来,养起了鱼,结果这些人天天往河里倒肥料;鱼的产量是提起来了,但打捞起来的鱼却是一只比一只难看,煮出的鱼汤全然一锅鱼油。

我划着船避开了几朵不知道谁家的网箱,一大堆杂乱的鱼草浮在上面,偶尔能看到几条巴掌大的花脸蹿踱到水草上,结果怎么也落不回去,在鱼草上干着急。河面上异常静谧,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鸭子的嘎嘎声,对面几个洗衣女人的笑声在两边的山间回荡。

其实我是没多少划这种独舟的经验,小时候幺伯父好几次想教我划,我都没成事,后来索性一划出两米远就划了回来。

整个秋天没什么雨水,河面也平静得有点让人无法适应。手上的竹杆敲打着漂浮的枯叶,继续往前划着。

***

过了天桥。那只比记忆中要模糊得多也要破旧得多的渔船还停靠在那棵往河中央生长的大榆树底下。我把竹杆有意地在桥墩上一打,船顺着波浪绕向了榆树那边,老渔人坐在船头看着远处水面一只正悠闲琢着羽毛的鹅,偶尔也不会忘记瞧瞧船里面快要煮沸的水。一层层淡淡的水气里隐约着老渔人那张略带几丝绝望和木讷的脸。他看着我逼近了,才转头向我点了点头。

我本来有一大堆话要给他说,看见船里漆黑一片,我才意识到妻子应该等很久了,便向他说明天会找他好好聊聊。他点了点头,目送着我离开。在到家门口之前,我那种僵持了一整天的紧张情绪似乎被老渔人的表情给影响得更加歇斯底里。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梦想,希望自己初中毕业后也像他那样打条船,划到河中央去,一辈子也呆在水上。每天唱上几首高亢的渔歌,靠着江边垂钓便可以过完此生。老渔人在村里人眼里有时的确显得有些另类,但当人们的白眼翻够了也就无所谓了,反正一个人成年守在一条越来越脏不拉叽的臭水沟里倒也影响不了谁。

不知道是小学几年级,我第一次在书上学到一个叫“孤独”的词语,回家后便问父亲,河里的那个人会不会孤独。父亲倒是很轻松地笑了一笑,孤独的人都在岸上。后来家里人不允许我上完初中就不念书,拼死拼活要求我再读个高中,再后来又变成了大学。期间好像也回想起父亲那句话来,当时是想得明白些了的。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叫《海上钢琴师》的电影,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如此喜欢这片子了。原来老渔人的世界和1900的世界是如此相似。这个世界有时候并不是为每个人而存在的,每个人似乎都有选择丢弃的权力。

傍晚的河风把船舷上残留的渔草吹得嗤嗤作响。月亮出来之前的河面有点让人心悸,岸边的竹叶发出清脆摩擦声,偶尔夹杂着几声狗吠。河里的游鱼似乎也刚吃过晚饭,闲来无事出来溜达,时而莫名其妙地跳出水面瞧瞧这麻木的世界。

***

在漆黑的河面上我很不娴熟地把船撑到了河岸上,岸上也早已没有灯火,只是偶尔几个打着手电筒的行人被河面上鱼跳水的声音吸引急促地把光朝对岸停留几秒钟,便又赶路去了。大抵上,农村人并不喜欢在深夜里赶路,那对这些人来说也并不意味着某种什么特别的意义,随着步子的增加,内心那种本来就毫无稳定感的情绪就愈发紧张。我掏出打火机,打了好几次火才勉强把船上的铁链绕在了岸上那棵缠痕累累的榆树上。

手提袋里装着一些莫名其妙的杂物,就像以前每天去上班一样,手里总得需要点什么东西,不然整个一天都显得不踏实。白天去村长家之前,我随手塞了些不算太轻也不算太重的东西在电脑包里,我只是想让那位可能内心还存留着一点虚荣或轻浮的村长能够感受到我是真正来做事情的。

沿着竹林中的小径,往家里走。虽然已经好些年没怎么走过这条全然被我们一家人踩出的路,但任凭记忆中的方向感,途中我没有踢到哪怕一根竹笋。或许是很久没在这种环境下生活过,对于眼前,哦应该是耳边的一切,我感到异常兴奋。因为眼睛无法识清面前的一切,仅凭耳朵去猜测两旁那些竹子在自己离开这些年里是如何生长的。一根被砍倒,另一根又在原来的根上长起来。唯独不安分的枝叶相互侵犯着对方的领域,突兀的笔尖耷拉在半空。

我还是希望这一片全是竹子而没有其它的高过人头顶的树。当然对此我内心早已作好了失望的准备,现在竹制用品早已经被塑胶制品所取代,不会再有太多的人想着用竹子做凳子抑或其它家具。所以这林子里什么时候看到一棵酸枣树,我也不想太过惊讶。只要我还有那力气爬到酸枣树上去摘果子吃就已经足以让我找回童年的某些虽没什么意义却值得慢慢回忆的事情来。

***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外面有人敲门,我爬起来才发现是村长。他听见我开门后便在门槛边找了根独凳坐下,抽着那根已经被熏得黑不溜秋的烟杆。按照他的意思,我要马上穿了衣服和他一起到山上去看地。这时我才想起,虽然几个月前就决定在神仙坡外面的那块荒地上栽果树,但现在对那里的确毫不熟悉,也不知最近几年被山民们糟践成什么样了。村长示意我拿顶帽子,说一到半上午山上的太阳就辣得直想找个空地钻进去。

果真那样,到了山上后我发现记忆中的山林好像早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仅仅是一大片沙石地,随处可见的野草——在村子里这种带刺的野草到处都是,原来村子的人还砍些回去当柴烧,结果后来发现这些遍身长刺的家伙并不是那么温和。时间一久人们也不再太爱理这些几乎没用处的柴禾了,这些没人理的东西也就拼了命地疯长。

村长看了我皱了皱眉头,便刻意安慰说这种东西半天功夫就可以清理干净,根本算不得问题。事实上我真正关心的问题是这样的土质到底能不能容得下几亩地的果树生长,如果碱性太重的话,那说什么也都算白费了。到时就只有去河对面的村子找空地。

为了不给自己太大可能存在的打击,最后还是决定找专门的人来勘测一下。可能村长原打算用半天时间来看地的计划在太阳出来之前草草收场。

« Previous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