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fm的蜕变
Last.fm在被CBS收购后这些年里到底在干什么?我一直存在这样一个疑惑。2009年算得上新闻的也仅是在去年Last.fm宣布美英德三国以外的用户将需要付费订阅其电台服务①以及随后的一次Web电台UI改版两件事:仅此而已。此外未发布任何新应用,也没呈现出被传媒巨头收购后理论上应该出现的那种高歌猛进的势头。我们甚至怀疑Last.fm还是它一直所标榜的那个“世界最后一个电台②。
Last.fm以外的世界呢?在我看来网络电台技术唯一能和Last.fm相提并论的Pandora在去年底迎来了首个盈利季并且在这个月用户突破半亿,而其在无线设备领域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对Last.fm这个老资格来说,可算是后起之秀的Spotify几乎成了2009年网络音乐的代名词;iLike和Lala分别被新闻集团和苹果公司收购后成为了Google音乐搜索服务的内容提供商;MOG也推出了自己的音乐订阅服务;音乐视频网站VEVO正和其它视频网站争个鱼死网破……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Last.fm太需要一场华丽的蜕变来稳固它在社会化音乐革命中的地位了。
就在Last.fm的音乐记录引擎(Last.fm Scrobbler)③ 获得400亿次音乐记录前夕,Last.fm终于宣布了它2010年征战网络音乐的新战略。我总结为八个字:去繁从简,稳定根基。Last.fm将大刀阔斧地砍掉一些吃力又极易不讨好的服务(诸如音乐点播、音乐视频托管),把力量集中使在像Last.fm Scrobbler这样的立本技术上。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用合作伙伴的音乐播放链接代替原来的Last.fm自己的音乐点播服务。以前Last.fm歌曲页面上的歌曲点播按钮将被包括Spotify、MOG、Hype Machine、Vevo、We7等音乐服务(它们都支持或将支持音乐记录功能④ )提供商的该歌曲的“播放链接”(Playlinks)所代替,据Last.fm所说目前Last.fm上的音乐已经有超过两百万的主流音乐曲目能匹配上。而原来Last.fm的主要服务电台依然可以继续让美英德三国及付费用户全曲收听。
- 全新的音乐收听统计图表。Last.fm为每首歌曲的播放历史呈现了全新的统计图和用户自己收听此歌曲的相关数据。
- 内嵌的30秒试听功能。如今用户可以直接在页面内播放曲库支持的30秒片段。⑤
- 废弃官方的视频托管服务,改用Youtube视频。Last.fm认为原来的视频托管服务占用了太多资源而用户需求又并非理想中那么高,于是直接弃掉视频托管而直接改用高质量的Youtube和VEVO(目前仅限加美两国)视频。
- 个人页面中用户自定义的播放器将被其它内容替代,至于替代内容是什么,Last.fm自己也不太清楚,正在征求用户的意见。
以上五处便是这次Last.fm调整网站服务内容的主要变化,你也许会说这哪谈得上蜕变呢,不就是放弃了一些用户并不常用的服务嘛。其实不然,我认为在过去几年里Last.fm被音乐的社区经营分散了太多精力,尤其又是在被CBS收购后团队力量也不见明显提升的情况下。
这次调整最大的变化便是Last.fm放弃了音乐点播这个版税成本高昂且在Spotify这样的劲敌下不占优势的服务。音乐点播一直就是成本高昂,又不容易做好的服务,而对Last.fm来说音乐点播一直以来也并非其网站的核心内容,所以这次以非常开放的姿态将歌曲点播的流量送给甚至是它的直接竞争对手的第三方音乐服务,那边也算得上是给用户一个很好的交代和并提供了一个过渡的替代方案。
Last.fm对音乐记录服务的重视在这次调整中可见一斑,Last.fm是以其极具竞争优势的Scrobbler技术起家,而这一优势也并未在最近几年里得到更多的发展,虽然Last.fm很早就发布了一个叫Build Last.fm的平台来聚拢那些因Last.fm Scrobbler而生的第三方应用。现状便是撒了一张大网,结果捞到些小虾米而未捞到大鱼。所以这次调整Last.fm站在节约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变革,Last.fm毕竟只是一家Web2.0文化浓郁的公司,他们并不像大型门户那样有太多资源可以浪费,况且一直以来贴片广告这种缺乏竞争优势的盈利模式更让Last.fm的撒大网式的经营策略变得不太可行。
而对于包括我这样的普通Last.fm用户来说(举例),我们现在渐已习惯了Last.fm之前的不作为,同时也有太多网络音乐及电台的替代选择并早已培养起了新的使用偏好(比如说在Lala上在线收听音乐,在Spotify的华丽客户端中收听海量而又高质量的音乐)。但我们对Last.fm的眷恋一直未变,还会对那些不支持Last.fm Scrobbler的音乐服务嗤之以鼻,尽量将自己通过任何方式收听的音乐记录在Last.fm里并时常去看看自己的音乐收听统计并认真对待Last.fm推荐给我们的音乐,因为那是根据我们自身音乐偏好并不经他人主观意识和主要靠各种排行榜单而生成的音乐推荐。现在Last.fm表示他们将更加重视音乐记录和音乐推荐,对用户来说正恰到好处。
由此我可以认为Last.fm已经归来。它并非已经沦为社会化音乐的一个符号,而还将继续为音乐受众提供革命性的音乐欣赏体验。⑥
本文备注
① 在2009年3月24日Last.fm在官方博客上宣布将不再为美英德三国以外的用户提供免费的电台服务,除非三国外用户每月支付3欧元的订阅费用。Last.fm此举主要是考虑到三国以外的广告收入不足于平衡音乐网络版税开支。
② 这正源于Last.fm “狂妄”的名字。请参考 http://www.mbeta.net/lastfm.html
③ 通过Scrobbler,用户可以将桌面音乐播放软件或者支持Scrobbler的网络音乐服务的音乐播放历史提交给Last.fm并得到一系列的统计数据以便于Last.fm更好地向用户推荐音乐。请参考 http://www.mbeta.net/lastfm-work-theory.html
④ 各服务对用户是否可用需要由用户所在区域决定(如Spotify目前仅支持欧洲六国),MOG目前并不支持音乐记录,不过据Last.fm介绍这将很快实现。
⑤ 要不是它提供了Playlinks功能,我会认为这该死的30秒会是历史的倒退。
⑥ 我在博客上写过太多关于Last.fm的文章,但愿这不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