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篱

  • 数字音乐
  • 双河镇往事
  • 骑行记
  • Hackrous
关于 Copyright © 2009 twitter email feed
个篱的数字音乐博客 · Buzz

无线家庭音乐系统Sonos在中国水土不符?在路上可以用iPod听音乐,在办公室可以用电脑直接听,在家里可以用音箱连电脑的音乐软件。这一切显得特别自然,毫无疑问音乐是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娱乐生活组成部分,只是一系列体验问题就出来了。

Buzz · 2011-04-20

在路上可以用iPod听音乐,在办公室可以用电脑直接听,在家里可以用音箱连电脑的音乐软件。这一切显得特别自然,毫无疑问音乐是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娱乐生活组成部分,只是一系列体验问题就出来了。

我在卧室的电脑用音箱公放,这时要去客厅或者其它房间做事,同时又想控制音乐播放怎么办?跑回去操作?

目前我的做法是“音箱+iPhone Remote+电脑”,用电脑的iTunes软件播放音乐并输出到音箱里,同时用iPhone的Remote应用来控制iTunes。这一切都是通过Wifi来实现了。

貌似已经满足了我的需求,可是依然很麻烦。记得是在两年或三年前就开始关注Sonos这么一个家庭无线音乐解决方案。它Sonos主播放器提供音箱无线连接等功能,通过Sonos来播放电脑里的音乐,或者直接播放Spotify、Pandora这类网络音乐服务,再通过一个遥控器(也有手机应用)来控制它,关键是还可以允许多台播放器置于不同房间,并统一控制管理。

去年11年它登陆中国,距今已经快半年,不旦媒体报道稀少,而且也很少在网上看到有用户出来分享。目前国内还没有太多效仿品,大多还是停留在连接无线而非音乐直接无线上,比如创新的无线蓝牙音箱ZiiSound D5。Sonos在中国这又是一款水土不符的泊来品么?

  1. 价格太贵,对很多人来说花几千块(S5型3980人民币)买一个家庭“入门级”音箱有点匪夷所思,尽管是无线的,很多人认为一个蓝牙音箱就解决了。
  2. 几乎没有本土化,在美国用户可以用Sonos播放Pandora,在英国用户可以播放Spotify,可是在中国,却没有本土的音乐服务。
  3. 真正的无线音乐理念还待普及,甚至连个人音乐媒体库的概念都还不成熟。

估计代理商也急了,4月18号搞了个买二送一的活动。嗯,还是多打打广告给富人们普及一下无线音乐的理念,让消费者清楚自己买的不是一个音箱,而是一套软硬软件解决方案。

Spotify断臂求生,加大免费服务限制,为登陆北美再次铺路

Buzz · 2011-04-17

4月14日,Spotify在官方博客上宣布了即将生效的免费用户新服务政策:

  • 所有新Spotify用户可以享用当前的免费服务,但只有六个月;
  • 从今年5月1号开始,在去年11月1日之前注册的用户最多播放同一首歌5次,11月之后注册的用户也将从注册时间算起六个月后拥有这样的限制;(Spotify官方没有说明一首歌5首限制是指一月内还是一年内,如果没说明的话,我想应该不是指一月内了);
  • 注册六个月后,每月最多播放10个小时。

这个消息发布至今不到三天,网上的Spotify用户简直炸开了锅,截止这条文章发布,Spotify原博文下已经有超过4000条评论。

那么Spotify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1. Spotify拥有非常高的付费用户转化率(9%),如果Spotify是Dropbox或Evernote的话,他们肯定会非常欢乐,但它不是。Spotify目前很大一部分收入需要拿去满足唱片公司,可是唱片公司对目前Spotify的付费用户量及免费用户的广告收入依然不满意。唱片公司于是对Spotify施加压力,Spotify为此作过很多努力来促使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但现在要向免费用户真正动刀了。
  2. Spotify需要进一步消减免费用户的权力来强制使这些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进而可知目前免费用户模式的广告收入在Spotify总收入中看来重要性还不是那么高的。

当然Spotify为此举也找足了借口,Spotify说大部分免费或开放用户平均每月也只播放50来首歌曲。(约5个小时,值得注意的是Pandora公布的所有用户每月平均播放时长是20个小时)。即使是超过1年的免费和开放用户平均每天很难播放超过7首(按每月10小时限制,约200首,即平均每天7首)。言外之意是Spotify新政策没有影响到大部分中低端用户,但请深度用户付费吧!

另一方面,我认为Spotify此举也是在向其登陆北美积极铺路,为什么?如果Spotify按之前的模式登陆美国,

  1. 唱片公司不高兴了,首先会不同意,美国目前没有一家合法授权的音乐服务是免费提供点播的,你凭什么要免费?
  2. Pandora不高兴了,我家可是电台,而且每月有40个小时的限制,你凭什么免费提供点播,况且我的用户量是你Spotify的多少倍?
  3. MOG,Rdio不高兴了,我好不容易说服唱片公司,都是付费用户,你凭什么免费,还让不让我活了?
  4. iTunes不高兴了,我每首歌都是一块美元一块美元的卖的,你凭什么免费?还想不想让我卖了,于是iTunes去找唱片公司诉苦去了。
  5. Last.fm不高兴了,为了这该死的畸形唱片业,我公司只对六个国家免费,而且用户不旦无法点播,连电台也限制多多,你凭什么要免费?

所以终究还是因为Spotify这种Freemium这种模式。我很悲观地认为,Spotify如果这样一再被“强奸”,终究会走上点播付费,并把现在的免费点播变成免费电台(或者变向的电台,对同一歌曲播放次数的限制就有这个征兆)。再一次,Spotify免费广告的模式可能没真正成功就被扼杀了,当然这不能仅仅归咎于唱片工业,江湖呀!

社会化音乐电台Songza华丽转型

Buzz · 2011-04-11

如果真要我列出最喜欢的三个网络电台的话,Pandora首选,Last.fm(已经越来越乏善可陈了)其次,最后便是Songza。Songza能成为现在这样以社会化电台为安身立命的公司可谓历尽波折。

  1. 成立于2007年
  2. 2008年10月被著名的在线数字音乐及周边产品商店Amie Street收购。(Amie Street很诡异,只要是音乐方面的,它什么业务都干,请参考《互联网、音乐人、受众》的倒数第八自然段)
  3. 2010年1月Songza推出了在线音乐试听服务,基于Youtube API(使用Youtube的音频而把视频隐藏起来)
  4. Youtube把Songza使用其API的权限禁掉了,于是在线音乐服务停止
  5. 2010年8月,Songza转型做社会化音乐电台
  6. 2010年9月8号,其东家Amie Street被Amazon收购;Songza分拆出来,单独做(一部分主创开始一心折腾Songza),这时Songza的社会化电台已初具规模
  7. 通过最近好几个月的转型,Songza实现了100多万曲库的正版化,至此Songza类似Pandora,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就不可用了。

Songza一度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台(在开启IP限制之前),随便一个电台就可以听一上午。如果非得拿它和其它电台作比,我想它比Pandora显得更Web2.0,比Last.fm更有人情味、不那么极客。

Songza除了电台内容由用户及其关系决定外,最大的特色便是电台基本上抛弃了拿艺人、专辑、歌曲作为电台种子(Pandora的叫法,Radio Feed),而是以某个主题。也许这个作法体现了Songza更喜欢音乐那些诸如风格、用途、收听场景、物理特征之类的共性,而不是某个相似艺人这种略过做作较真严肃的归类法。比如说助于放松的音乐、早晨工作时的音乐、Pitchfork最爱的音乐、70年代轻摇滚、独立女声、助睡音乐电台等,每个大分类里又有很多小分类,总之要有多诡异有多诡异,要有多灵活有多灵活。(此时我又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张照片,传说中的Pandora基因工程的十多位专业音乐家们,戴着耳朵在对每一首歌曲进行归类,拥挤办公室只有不到20平米,桌面上堆满了CD,那些戴着监听级别耳机的老师们,一脸严肃,沉醉在歌声的海洋中:笑死我了。)

“百度听”,有只狮子刚睡醒:对百度听的10个疑问

Buzz · 2011-04-07

百度将在五月推出正版授权的音乐搜索试听服务“百度听”。

一直以来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说百度这个大佬,拥有大量现金和流量,却不愿意为唱片工业花点钱,为这个垂死挣扎的行业带来一点生机(这才应该是老大哥的气场呀)。在产品正式上线前,可以稍等闭一下嘴了,但是问题又来了。

  1. 百度真的能填补唱片工业因百度MP3这个盗版产品带来的损失?
  2. 我想到了同样已经获得了正版授权的巨鲸,后者的撑腰者谷歌虽然流量不及百度,但百度又能有多少个倍数?
  3. 这些钱是否真能到达音乐人手中?音著协每年“被强迫收”的无法给分配到版权人的死账坏账,这个数额你我都无法想像。音著协只是百度的一块挡箭牌么?或者后者只是前者一个生钱的工具?
  4. 按百度MP3现在的产品质量(好吧,我承认他让大部分用户很爽),试听服务是一个体验的细致活,百度能做好么?
  5. 百度的公关稿说已经搞定了EMI(好吧,我现在认为EMI是四大里面最好搞的了,印象里巨鲸也是最先拿下它吧!嗯,对百代多了一分敬意),但能搞定剩下的三家么?Sony?WMG?UMG?
  6. 百度的保底费即使现在能让版权方满意,但将来呢?广告真是一个美丽的模式么?请再想想巨鲸。
  7. 这是百度真正的觉醒,还是仅仅是面对作家,音乐人联合攻伐后的一次大出血的产品公关。
  8. 百度对其它音乐服务小公司的冲击大么?正如标题,百度是头狮子,酷狗,一听,酷我,虾米,豆瓣FM,巨鲸们的那点流量对它来说不足道哉!但对这些正处在创业或起步的公司来说,狼来了么?
  9. Myspace现在正为卖不出去而发愁呢,为了社交而社交,往往适得其反。百度已经做烂一个百度偶像,还拿一个百度音乐社区来雷我们么?
  10. 百度能扭转中国最大众的数字音乐消费群体的盗版消费观么?我一直认为是百度激活了中国的数字音乐,同样也是百度把它毁灭,这一次这个被IFPI数次告上法庭的搜索引擎巨擘能给唱片业带来又一个春天么?

最后,下午和百度的一童鞋聊天,我想大家都希望如ta所说,百度MP3正走向一条正确的路。

Google云音乐Android应用泄露,但暂时无法激活

Buzz · 2011-04-06

Google云音乐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是国内论坛已经有人在Google给开发者的market更新中发现了Google云音乐应用的踪迹。据说这是最接近最终版本的应用,包括评分、音乐Locker服务(类似于Amazon Cloud Drive,允许用户访问云端的音乐)。不过目前无法激活云音乐服务的功能。

鉴于之前亚马逊的云音乐播放器引来了唱片工业的非议,想必这次Google会让版权的问题至少有一个靠谱的解决办法的。

多米音乐发布iPhone应用

Buzz · 2011-04-02

国内准著名的客户端音乐服务提供商多米音乐今天发布了iPhone应用,至此多米主流移动平台已经基本齐全:Android、iPhone、Symbian、Java。

多米音乐第一版的iPhone应用无太大新意,可以说是之前QQ音乐iPhone版的黑色版。

好听的

  1. 最大的特色就是多米音乐允许自动缓存,即听完一首歌,该歌曲自动保存在本地,方便下次无需联网收听。看到这一点很开心,在之前我就坚定地认为手机应用先主动缓存再离线收听是一种违背当前不稳定移动网络环境的做法。既然已经将一首歌从网络读取了一次,为何下次播放时还要访问网络,用户可是惜流量如金呀!所以如果再完善一点,这会是一个Killer Feature。
  2. 第一版非常稳定。
  3. 自动匹配高品质(暂时保持中立,请谁告诉我高品质和压缩都是多少?至少耳朵听不出高品质来,难道说压缩版是给其java系手机用的音源?)

难听的话还是等第二版更新再说!

Foursquare准备新增更多音乐特色服务

Buzz · 2011-03-31

LBS服务Foursquare准备为其产品增加一些音乐特色,这些新功能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推出。之所以这么晚,可能是因为Foursquare还不太清楚怎么来才好玩。比如说在音乐会签到?(这个街旁网去年就开始和虾米网开始合作搞 了!)Fousquare对Billboard说可能会有哪些服务时,说比如当艺人演出时,粉丝签到可以获得一些特殊待遇,如半价买CD,通过签到和Lady Gaga在后台见面,或者买到便宜的音乐纪念品。

Anyway,如果他们真在这上面折腾的话,我觉得倒是真不会看到LBS和音乐组合拳能打得多漂亮(不仅仅是签到)。因为这一切,用户自己就可以去玩。

Spotify提供7天免费试用Premium服务

Buzz · 2011-03-31

Spotify是目前做得最棒的Freemium模式的服务之一。主要体现在:

  1. 他的付费用户占总用户的比率非常高,达9.0%。
  2. 付费用户量非常大,已经达100万。

在过去Spotify作过非常多的努力来提高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包括提供有限试用,严格限制免费用户的新增。现在Spotify终于控制不住了,开始让免费用户先尝试一下他的高级付费服务到底有多好,进而增加付费的比率。正如标题如示,用户只需要填信用卡或Paypal就可以免费申请7天的免费试用权限(包括手机应用)。可是我的Paypal和信用卡账单地址是中国,而Spotify的注册国家是英国,没办法申请。只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最爱Pandora的我已经越来越认为点播是一种过时的听音乐的方式。所以…

亚马逊Cloud Player伤不起,云音乐先驱mSpot更伤不起

Buzz · 2011-03-31

亚马逊云音乐服务发布后,不旦被唱片公司搞,还让同类服务mp3tunes很不高兴,因为它是大名鼎鼎的MP3.COM老大的公司。说实话我真不觉得mp3tunes有多好,网站设计水平糟糕,唯一的亮点是渠道看似铺得很广。

之前我最喜欢也用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是mSpot,他做得非常简单,现在也支持多平台,今天早上我就用它的iPhone版app在路上听了Bob Dylan的一张专辑(去年我把Bob Dylan的全集上传上去了)。你真应该试一下mSpot的iPhone版应用,简单,把云做到了像Dropbox那样本地化的体验。

Amazon很多地方我认为都不及mSpot。但是因为树大招风,mSpot难免不被人们渐忘,Amazon真正是伤了这些还没做大的Startup(想起谁了么?)。同样作为Freemium模式的mSpot也宣布将免费空间扩容至5G(之前一直是2G)首先在容量上不让人落下口舌。mSpot即时不被Amazon边缘化,即使做大也可能被唱片公司搞死;因为他不是百度,可以搞音著协。

亚马逊云音乐服务后续:唱片公司是否不爽?

Buzz · 2011-03-30

昨天亚马逊抢先Google和Apple推出云音乐服务,醉翁之意不在存储而在对MP3 Store业务的促进,我认为这是一招曲线抢iTunes音乐商店生意的方式,如果一切都很顺利,或许一种新的音乐销售模式就诞生了。

但是涉及到唱片工业的利益,不会那么顺利。

  • Cloud Player现在对版权没有太过限制(IP,账号国家),存储文件甚至可以公开下载(我和朋友Tony测试过,他将上传的音乐获得的链接发给我,我能直接下载)对唱片工业来说都是很敏感的。
  • 亚马逊并不是第一家做类似服务的,去年已经有MP3tunes,mSpot,Thumbplayer(已经被Clear Channel收购).MP3tunes是MP3.COM的Michael Robertson创办的公司,去年他也就Locker云音乐服务和唱片业有过一些辩论。他称亚马逊现在的Cloudplayer服务仅仅是MP3tunes几年前的第一版的产品形态。
  • 虽然说亚马逊抢在了Google和Apple前面发布产品,但对G和A未免不是好事,他们现在就可以隔山观虎斗,看Amazon和唱片公司是如何达成协议,如何搞不定,进而随时调整自己服务了。
  • 之后亚马逊是否受到来自itunes和Google的挤兑?
  • Dropbox,Live Drive,Google Docs都未染指音乐云播放(用户存储另当别论,至少没有把这个功能和服务放大),可想而知大家都不敢轻意染指唱片版权这个事情。
  • 亚马逊的音乐主管Craig Pape说“我们不需要获得授权来存储音乐,从功能上讲Cloud Drive只是一个额外的硬盘而已。”
  • 亚马逊拥有出售数字音乐的授权,但没有获得云音乐范围的使用授权。在亚马逊云音乐服务发布前,我在mBeta.net恰好发布一篇小讨论贴子,《云音乐服务的繁荣:谁是受害者?》。所以唱片公司干么?

Analysys Mason估计:Spotify 2010年创收7800万美元

Buzz · 2011-03-29

TMT咨询机构Analysys Mason分析估计Spotify在2010年的收入可达7800万美元,为2009年的五倍。这样快速的增长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 Spotify快速的用户增长。现在是欧美最大(用户数最多)的付费音乐服务提供商。
  • Spotify对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率的提高,2009年底为付费用户率为3.6%,2010年高达9.0%。这主要得益于移动手机应用的快速增长。(Spotify一直以来只有付费用户才能使用其手机应用服务)

尽管如此,9%对于一个Freemium商业模式的音乐服务提供商来说已经非常高了,Linkedin为1%,Evernote为3%。如果Spotify继续按这种规模和速度发展,应该很快就可以看到收入过亿美元的新闻了。前不久我才发现Spotify为了进一步提高付费用户率,以及严格限制免费用户,让潜在付费用户直接跳过免费环节,对其用户体系进行了升级。增加了Open档,用户可以每个月免费收听20个小时,免费用户则可以继续无限收听,初级付费用户可以使用桌面客户端,高级付费用户则拥有手机应用的使用权。免费邀请依然非常抢手。

等待进一步官方确切的数据。

巨鲸音乐网(top100.cn)改版

Buzz · 2011-03-29
  1. 终于改版了。
  2. 首页不再是六七年前的音乐网站了,可Detail页面还是。
  3. 陈戈先生最近爱上iPad了么?这是给两倍大iPad用户看的网站嘛,嗯,Flipboard100.
  4. 首页推广幻灯片图片,居然在我电脑一屏都看不完,累死我了。
  5. 我更喜欢之前的播放器。
  6. 首页几乎全部是运营编辑的内容,这魄力太难得了,媒体属性很强。
  7. 我上一次在巨鲸下载音乐是什么时候?一年前吧。怀念以前在巨鲸上下歌下得手痛的日子。
  8. 愿更好!《创业的旅程》里的很多故事至今历历在目。

Amazon发布Cloud Player,云计算正式面向个人用户

Buzz · 2011-03-29

Amazon发布了甚于云计算的音乐存储服务(Amazon Cloud Drive),允许用户上传自己的音乐文件,并在亚马逊的web端播放器上收听(目前还有一个Android应用)。

我真的很激动,一年前有写过一篇贴子《云计算给数字音乐服务的启示》提到尝试租用一个便宜的主机来存储我所有的音乐,借用开源的web音乐播放程序随时随地播放它。这是当时我理解的云,可是因为主机价格贵,速度慢,我放弃了。

现在Amazon做到了,而且据说Google已经在员工内测,Apple也想用自己的那个牛逼数据中心推出这个服务。Amazon想抢在前头,在两家拥有移动操作系统优势的公司之前发布这个服务,况且亚马逊推出这个服务没什么无法理解的,因为他的AWS已经非常成熟并被广泛商用了,是时候将它的云计算能力普及向大众消费者了。

amazon-cloud-player

我简单试用了一下,这完全符合我最初的期望,上传歌曲,在线试听速度都挺理想。(这里有一段介绍视频)

  • 免费用户拥有5GB免费空间,升级到20GB每年需支付20美元。
  • 播放器带有强烈的亚马逊风格(不够时尚,不够酷,只有简洁)。
  • 批量上传,智能管理音乐tag信息,支持MP3和AAC。
  • 用户可以像Lala一样直接在Amazon MP3购买音乐并直接存储在云存储中,且不会占用空间限制。

但是我感觉这就像一个5年前本应该有的东西现在才有,是否是有点过时了?

  • 本质上他是一个存储服务,只是恰好用户可以上传音乐。
  • 和Lala的云比起,他显得有点土,有点二,有点不够酷。 lala允许用户花很便宜的价格购买云端音乐播放权,或者直接扫描本地音乐并在Lala的云端音乐库中播放它(请注意这里是扫描而非上传)。
  • 如果用户只是想在线或移动设备上听自己的音乐库,Pandora,Spotify能否解决?后者还不需要自己上传。那么我会将亚马逊的东西定位成一个在线收听私人音乐库的工具(这一点依然重要)。
  • Dropbox什么时候会推出在线播放器来支持用户同步的音乐文件的播放呢?

我认为亚马逊旨在将云计算实力向个人消费者普及,另外亚马逊的MP3部门对这个项目应该推动非常大。本质上这种Locker-based-cloud-service并不是大趋势(去年好几家这样的公司现在基本上沉寂),但是只在云里听自己电脑里的音乐,这算是一种很容易被消费者理解的过渡。亚马逊未来应该更多的向基于其MP3 store的云音乐转变。

PC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页上传文件,但Mac用户需要使用客户端。第一次启动时,它把我整个itunes曲库扫了一遍,所以如果客户端做得到dropbox那种体验,dropbox很危险。

怎样的LBS Social Music才好玩?

Buzz · 2011-03-29
  1. 将LBS和音乐结合的手机应用市面上已经有几十款(对不起,国内还真没有),最近最让我兴奋的还是Roqbot,但依然太过于复杂让人很难融入进去。
  2. 我想我需要的LBS音乐需要满足的几个需求:不认识的人在同一地方想要听相同的音乐,彼此能沟通交流(像Yobongo那样的聊天功能);随时可以加入到附近某一个人的音乐收听列表或者其它东西。
  3. 我理想的LBS音乐应用或许是这样的:我随时可以打开应用听音乐(本地的或者云端的,最好是本地的音乐信息和云端同步过的,以便于系统识别),但我听音乐的历史和计划(即当前的Playlist)是公开的,我周围的人能通过定位找到我。他能查看我正在收听的Playlist,也能查看我过去的听歌记录(是否和Color未来的商铺概念很类似?),查看我个人音乐库中的歌曲(这里可以给他一个关于我个人音乐偏好的Chart)通过这些信息他能了解到我这个人的音乐口味,以便决定是否加入到我的电台(即我正在播放的音乐,我是DJ)里来。他可以不用给我打招呼就听这些音乐了,你可以理解成毫无隐私。但他想调整我的这个Playlist就需要通过我同意,我给他权限往我的Playlist里添加歌曲,或者调整播放顺序。他添加的歌应该是在云端的,当我确认后我就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直接收听。陆续地会有其它人加入进来,当然我因为下地铁或者要做什么事,想放弃听歌,就可以要么解散这个Playlist,要把DJ的主权力转交给其它靠谱的人。
    整个体验感觉就像是我带着一个Playlist在跟着我移动;哪怕是我附近没有人加入我的电台,我也可以自得其乐,不需要像Color那样建议用户别单独使用(我认为这对于一个LBS是最重要的,它太依赖参与人数,全中国哪有那么多iphone和android);看了这个人的音乐口味,我觉得这个人有意思,那可以直接和他打招呼,在应用里聊天,如果聊熟了,还可以走在一起喝个咖啡神马的,不过说不定我们两个已经在同一辆Bus,那就更酷了。当然一键共享喜欢的Playlist是必不可少的。有没有?签到神马的都是浮云,既不能得到精神享受,又不能得到物质回报,还不能彼此认识朋友。但Yobongo这种没有一定共同兴趣点的乱交Local的朋友也不靠谱呀!
    看看周围到底有多少人在悄悄的用iphone听《爱情买卖》,我绝对要全给他添加些《忐忑》。

A8说它已沉睡了够久

Buzz · 2011-03-28

A8在3月24日公布了2010年的财报,“全年无负债,拥有4.37亿元的流动资金,同时稳坐无线音乐市场头打交椅。”

在过去的一年里听到了太多关于A8公开的或者隐蔽的故事,也看到了太多他们各种实际的动作。最近A8也公关得特别厉害,也许是在向同行和潜在客户说:它已经沉睡了够久,准备从SP的低调中华丽上位。

能否实现华丽的转型,从一家国内所剩无几的牛逼SP,转向更广阔的互联网大众音乐消费者?也许他是想说中国最赚钱的无线音乐市场站稳了,有的是钱来烧PC客户端音乐,再烧出一个基于移动手机应用的音乐服务来,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视,汽车:这就是A8的云。

巨鲸的云呢?

云音乐服务的繁荣:谁是受害者?

Buzz · 2011-03-28

iTunes和Google的云计算音乐服务只闻风声不见动静已经很多年,但根据现在的情况应该会很快了,那么先扔出一些问题来讨论一下云音乐这事儿。最近陆续有很多调研机构的数据给云音乐服务唱赞歌,甚至说将拥有95%的增长率,到2016年将有1.6亿付费订阅用户(而且还是指移动音乐)。

之所以这数字有点悬是因为欧美最大的付费订阅音乐服务商Spotify现在仅有100万付费用户,占活跃免费用户的15%(这个比率已经非常高了),排在第二的是Real旗下的老牌付费订阅音乐服务Rhapsody(75万付费用户)。

那么云音乐服务即将到来的繁荣中,谁将是主要受益者,谁又是主要受害者?

  1. 受益者无疑是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用户花更少的钱,却获得了更多的在线音乐的权限,这需要感谢那些和唱片公司长期战斗的互联网音乐服务提供商。
  2. 艺人的利益会受到伤害么?云音乐是否意味着人们不再频繁地购买数字专辑,甚至减少购买CD的频率和数量?
  3. 然后这种现象要出现在国内,可能要晚上几年。因为我们很多年前就在享受着欧美音乐用户享受不到的无限免费在线音乐了。
  4. 是否会进一步激活演出市场?CD卖不掉了,数字专辑也不好卖了,而云音乐分成还拿不准有多高时,那就去开演唱会吧。会这样么?
  5. 是否会刺激音乐周边市场?(同第4条)

当云不再只是用来讲故事时,这一切可能就靠谱了。

唱片公司主导的传奇精选集品牌Now!即将推出数字下载网站

Buzz · 2011-03-26

Now! That’s What I Call Music是一个由EMI和UMG两家唱片公司从1983年就开始做的音乐精选集品牌,该品牌将两家唱片公司旗下的热门音乐按期打包集辑推出,可以说满足了那些排行榜听众。今年4月11号它即将推出在线网站(Now Muisc)来销售数字音乐或CD。

说实话最开始我认为唱片公司这么折腾根本是无足轻重,但是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朋友的iPod塞满了Now! 系列的音乐专辑时,我回过神来。这是多么经典又讨好听众的做法呀!唱片公司难得主动出击的一次。

Now Muisc数字音乐的卖法也很特别,它废弃了传统的按首出售的方式,而是延续Now品牌精选集打包的概念,允许用户从自己当前和以往的Now系列中选取一个主题——如Now! 80s 或Now! That’s What I Call Love——并从中每个主题里的100首歌曲中选取数首然后打包购买,用户只能按5首、10首、20首、40首这样的形式购买,而价格也是灵活的,买得越多越便宜。Now Muisc拥有自己的下载系统,能够自动将专辑封面给灌进用户下载的数字音乐里,而且允许用户将这些音乐烧制成CD。另外,用户还可以获得这些曲目的Spotify链接。

最近一期Now是“Now 77”,在推出第一周就卖出了333,772份。最新一期Now 78,也将随网站上线一起在4月11号推出。

漫谈即将发布的Google Music

Buzz · 2011-03-26

dog-fooding,这是硅谷的诡异叫法,指一个产品已经进入了在上线之前让雇员先测试的阶段,我想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一般能进入这个阶段的产品,产品负责人都应该已有相当大的信心。

Google的音乐服务Google Muisc据CNET说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对于这个新闻当事人当然就像背着媳妇儿偷人一样,打死不承认,因为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已经对Google和Apple这两家公司的云音乐服务快失去耐心了,前前后后,折折腾腾闹了好些时间。不管Google Music只是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还是整个Web,它肯定不是一个受中国音乐消费者待见的东西。中国人爱的音乐服务,Google已经让陈戈一把辛酸一把泪地去说服了“可恶”的唱片公司,允许用户免费下载,至于这种模式或形式到底有多受老百姓待见,不是本文要评论的重点。四大唱片公司及其它唱片大头如果说甘愿不得已而放弃对中国音乐市场更深的敛财的话,绝不会放弃欧美市场的,因为那才是根基所在。所以无论你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还是最牛逼轰轰的移动计算机软硬件公司,他们都要和你慢慢厮磨,直到你放下底线,只穿底裤地和他们谈价钱。所以非常情理之中,Google和Apple的音乐服务迟迟发布不了(后者甚至已经收购了一个非常成熟的Web音乐服务公司),都是因为他们要么价格还喂不饱唱片公司,要么提出的要求太过于“无理”,会让唱片公司失去对自己音乐未来商业的控制权。不过据说Apple和Google都已和主要唱片公司谈好了。

那么真不管Google是在SXSW上发布,还是世界末日再发布,先来看看Google Music可能出现的模型。如果Google要做音乐服务,你会想到什么?iTunes 音乐商店? Amazon音乐商店?或者奄奄一息的Myspace?我想都不是,应该想想Google Docs,Gmail,Chrome,Android。简单一点就从这四个产品来说一说吧。

  1. Google Docs,Google会允许你把自己的音乐上传到它的云端Server上么?以后在各个设备上就像访问Google Docs一样收听你的音乐,还可以随时把音乐下载下来。当然和好友分享,评论,Mixtape之类的东西都是随之而来的功能。
  2. Gmail,Google是否会喜欢Pandora的模式?或者直接向MediaNet买点服务,根据用户存储或购买在云端的音乐来向用户推荐音乐,Discover肯定是未来音乐的趋势,这一点Google肯定也看到了吧。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人工智能运算,这才是拉风的云计算嘛。
  3. Chrome,哦哦,还想到了Chrome OS,Google可不想你把他提供(或出售)的音乐下载到你的iPod里听,而是要把你绑架在他自己的软体上,让你离不开它,让你时时刻刻都用它,并收集你所有听音乐的轨迹,分析你的偏好,然后让Google Adsense悄无声息地来围攻你,让你不花钱(或者免费)的同时,还给他创造了广告价值。
  4. Android,Google知道自己和iPhone的差异,也知道自己的短板,应用商店量少,可以慢慢来,引诱开发者多给他开发应用,况且还有大量第三方的渠道在帮他推动(如Amazon Android App Store)。Google一直的痛却是,Apple拥有一个完整的iTunes音乐生态圈,如果自己的Android用户还跑到iTunes上去向乔布斯买歌听,那就真是吭爹了。移动数字音乐是继迷你音乐播放器,数字音乐商店,Web音乐服务之后数字音乐的全新趋势,至今都没有哪一家公司很好的读懂了这个市场,Google要用Android大军去冲出一个一日千里,冲出一个虎虎生威。

音乐也团购:精华的音乐大礼包,史诗级的震撼折扣

Buzz · 2011-03-25

精华的音乐,史诗级的折扣!!!

听了这句Sologan后,你会想什么?我真的是在那一瞬间就彻底震惊了,仿佛一种全新的音乐市场销售策略感觉要喷发出来了。先别管这篇BUZZ要报道什么,仔细想想现在的音乐市场定价策略(因为在Buzz里,新闻永远只有一句话,剩下的全是我的喷槽)。

一块钱一首歌,给多少下多少,顶多多付点钱,我多送你几首歌,注意这叫Deluxe,多有档次呀。这便是iTunes Store的做法。这在中国不适用,可能永远也不适用。同样是卖东西的生意,Groupon在中国就行通了。所以听到Buzz标题的那句拉风的Slogan后,你肯定都想到了下面将出现的公司想要怎么卖音乐了。

这家叫RCRDDEALS的网站想用Groupon的思路来卖音乐,他将各种音乐、演唱会门票和其它音乐产品打包起来,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出售,并且价格折扣可能做到比中国的团购还高。就这么简单,RCRDDEALS是由Topsin和RCRDLBL两家公司合资做的,前者拥有3年的音乐直销经验,后者拥有强大的邮件系统和数据处理能力。

我相信RCRDDEALS这种模式会小爆发一下,为什么?100块钱买一张专辑贵了点吧?那送一张实体CD,还不够?那多送其它乐队的几张专辑,还觉得贵?好了,再送一张乐队的演唱会门票,什么也别说了。

而且RCRDDEALS的这种模式不仅是让音乐更好卖,另一层面考虑到两家公司的背景,它更容易引导音乐的流行趋势,或者让那些不出名却优秀的音乐打包进去,进而分享这种大范围的曝光。这在iTunes或Spotify可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那些小众艺人和大牌一样,只拥有相同的资源,而大牌自身就是渠道。表面上艺术家的音乐价格低得可怜,但团购带来的总量正好平衡了这个落差(感谢数字时代),况且他们比收入本身获得了更多。

这两家公司也非常有意思。

Topsin:是一个让艺人直接面向粉丝推广音乐的平台,允许艺人创始自己的销售渠道,并且通过他们的网站直接向粉丝推广,从2008年推出至今已经有Paul McCartney, Beastie Boys, Linkin Park, Pixies, David Byrne & Brian Eno, Arcade Fire, Eminem, Metric, Cee Lo Green等艺人利用Topsin来推广自己的音乐。

RCRDLBL更有意思:是一个在线音乐发现平台,它采取的做法可和Pandora,Spotify不一样,每天网站编辑团队精心挑选热门牛X的已授权音乐,并直接提供给音乐粉丝免费下载。正因此,RCRDLBL获得了很多乐队的合法授权,多达50000首歌曲,乐队名字也让人吓一跳,Vampire Weekend, Kanye West, Santigold, Passion Pit, Miike Snow, Kid Cudi, Moby, MGMT 等。因为编辑团队的专业和用心,RCRDLBL非常受用户依赖,进而很容易引导音乐的流行趋势。通过网站,邮件,SNS和手机,RCRDLBL每个月有100多万的歌曲被下载。

rcrddeals

Spotify将直播它第一个现场音乐会

Buzz · 2011-03-25

作为Spotify下一步发展方向,它已经宣布将在伦敦首次直播现场音乐会。作为Nissan Juke ‘Behind the Hit’的一部分,于4月5号举行。演员包括:Delphic, The Naked & The Famous, Pony Pony Run Run 和 DJ Elly Jackson of La Roux。

此举显然是Spotify在争取演出和音乐节粉丝这个宠大的用户群体。不旦要做公开的音乐演出,Spotify欧洲的总经理Jonathan Foster表示,下一步还想让自己的用户能听到他们家里现场活动音乐。

牛X呀!

via techradar

« Previous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