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
那是在大学毕业前夕,我和室友沿着河西走廓一站站往西北推进,一天晚上我们到了张掖,在路边找了个面馆吃了晚饭便从火车站坐公交去了鼓楼。虽然我不能确定,但我猜过去的城市大多是这样的布局,总有一个最中心的建筑——鼓楼,然后顺着鼓楼往东南西北延伸。无论是街道还是建筑朝向都极有风水讲究。
张掖早已没有丝绸之路重镇时的繁华,就像是一只狂奔的野马突然停下来,静得动人,你仿佛能听他它的那份厚重而洁净的心跳。傍晚城市里行人很少、更不用说车辆。我们没用多久,就沿着西大街、南大街、东大街,围着中心绕了一圈。
如果刚从兰州过来,肯定无法适应这里的街道。我们走了约摸半个小时也没找到一个垃圾桶,捏着吃剩下的零食包装的手都快出了汗,而让人惊讶的是地面是很难看到一点垃圾。想必这种感受和那些才到日本的旅游的人们的心境很相似。这片宁静下,整座城市就像一座空城,或者寺后的禅院。
和这条绸带上的其它城市一样陷入了落没,也许是张掖人厌倦了丝绸之路时的喧嚣,只是她走得更绝决。作为了“甘肃”的甘,她好似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张掖大佛寺是那种典型的外面看起来不起眼,里面却藏尽干货的景观。里面躺着中国最大的室内佛像,经历马步芳和红卫兵两次浩劫幸运保存下来的多部国宝级佛经,一个解说员提到此处还特别称赞了当年为保护佛经被活活烧死的尼姑。侧卧的释迦牟尼涅槃像就像这张掖一样躺在潮湿的楼里,院内弥漫着木头腐蚀的味道,我不由得担心起来,人们想保护,又不敢乱动,因为这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上千年历史的文物。我也第一次见到真金写成的经书,蔚为壮观。
再后来,我们坐着不太确定的短途大巴去看丹霞地貌。时隔多年再来写下当初的印象,依然历历在目,我想张掖,我一定还会再来的。